【育兒貼士】無時無刻吮手指易病從口入 父母應否強行幫BB戒食手指?【附建議方法】
發布時間: 2021/05/03 12:21
最後更新: 2021/05/04 11:50
不少父母都會遇過BB吮手指的問題,由其在疫情下,吮手指容易將細菌吃進肚,或會增加感染風險。到底父母該幫孩子戒吮手指嗎?何時戒才合適?
有媽媽曾在討論區分享,1歲多的小朋友由出世幾個月已開始「食手指」,不論是玩玩具、在遊樂場遊玩或睡覺時都會食。如果不讓吮手指,就會發脾氣。甚至開始出現為了吸引媽媽注意、想媽媽抱,而故意吮手指。該媽媽為此感到非常困惑,欲了解應否強行幫孩子戒吮手指。
其實,吸吮是嬰兒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,嬰兒常用口腔探索自己的身體部位,包括手和腳趾,這可能是無意識的。他們也會在肚子餓時吮手指,透過吸吮的動作藉以安撫自己;漸漸演變至緊張、需要安慰或無聊時也吮手指。吮手指是兒童常見的行為習慣,美國兒科學院認為約有一半兒童在四歲前會吮手指。
由於嬰幼兒吮手指通常都會出於無意識或自我安撫,家長無須特意制止或取笑他。隨着孩子長大,他有其他安撫自己的方法及開始介意別人對他的看法,通常這習慣都會在上學階段消失。
但若到4、5歲還經常吮手指,就有機會影響頷骨的形狀和恆齒的排列。當恆齒已長出,吮拇指很用勁或舌頭大力推會造成牙齒變形,導致牙齒咬合不齊或哨牙,影響外貌。
處理方法:
據《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》,家長用一些強制的方法,如:用袜子套着手或以繩子、膠布綁住手指提醒孩子不要吮,甚或塗苦藥水,孩子都會處於被動狀態,效用較低。
要改變孩子的行為,最重要是他願意改變。如孩子遇到一些情況,如被小朋友取笑而不開心,就會有較大動力去改變;這時便最好利用這些機會去鼓勵他嘗試改變習慣。
家長可簡短清楚地講出不想孩子再吮手指的原因,例如:「媽媽希望你不再吮手指,實在太不衞生了。」保持平靜的態度,切忌用責罵及懲罰。
教孩子用「習慣消除」法,想一些與該行為完全有衝突的動作,當孩子想做該習慣時,提醒他做替代動作,例如:想吮手指時,可叫他像彈琴般擺動手指、捏鼻或用手指數數20次。
孩子成功按捺自己不吮手指一次,可以用貼紙獎勵加上口頭讚賞,並可用行為表記錄,累積數個貼紙可換喜愛的活動作獎賞。
若孩子以吮手指吸引成人的注意,或不服氣下故意對抗,最好的方法是不給他任何注意,即不要看着他或跟他說話,直至他停下該行為才再注意他。堅持使用此方法可令孩子感到無趣而減少該行為。
如你有保健美顏減肥心得、抗病經歷想分享,或對都市病症存疑,立即向TOPick【投稿】,被刊登後更有機會獲得精選禮品!
TOPick登陸MeWe啦:https://mewe.com/p/topick
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,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,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 立即查看:bit.ly/2UJP4dx
訂閱Telegram最新🍴✈️🎁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責任編輯:王明芳